利他愛是一個古希臘詞匯,含義是爲著他人的好處去幫助他人
一位現代對利他愛有著深入思考的哲學家吉恩·奥特卡 (GeneOutka)認爲利他愛有三個特質:
舉個例子,如果你已經經過疲乏勞累的一天卻仍在厨房幫助無家者準備飯食,雖十分辛苦你卻堅持下來因爲那些在排隊的人需要你的幫助,你就是在實踐利他愛。
利他主義為他人帶來好處的時候,并不一定需要施與者付上代價甚至痛苦。舉個例子,當一個百萬富翁給出一個無家者一百塊錢,這樣的利他主義行爲并非自我犧牲,因爲這對付出者並無太大時間,精力或是金錢上的損失。
善良是試圖把痛苦從他人身上挪去的行爲。利他愛則不同,由於其認同人們有時是在痛苦中成長。因此,若是不必要,利他愛的施予方不一定會讓接受方的痛苦消除(至少是暫時如此),旨在幫助接受利他愛的一方成長。
你現在去寬恕別人是將愛放在你的心中,這種愛能傳遞給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再將這愛傳遞給他的孩子,他孩子的孩子。這種愛在你離開這個世界之後仍能長存。
寬恕是一種利他愛的表達,將憐憫施予那位對你不公的人。
寬恕的定義是:當一個被不公對待的人願意對施行不公者放下仇恨並逐漸培養出對其本不應得的善行和惻隱之心。在如此的定義之下,寬恕的結果是:對待那個本不配得的不公者,寬恕者將負面的思想、行爲(比如報復)以及感情(比如生氣和仇恨)轉化為正面的思想、行動(比如幫助)和感情(比如惻隱之心)。
你寬恕與和解並不相同無需去與一個仍會傷害你的人建立關係,尤其是當這段關係仍處於不健康的狀態時。
你可以在同一時間寬恕並且尋求公正。
寬恕與示弱不同!在被不公對待后,一個人願意選擇寬恕,放棄本該憤怒的權利,承擔痛苦,並對不公者產生惻隱之心本身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力量。
為儘快達成目標的“寬恕”可能會使你對那位施行不公者仍抱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傲慢和敵意。
更多瞭解什麽是寬恕,關於寬恕的科學研究,以及如何測量評估寬恕等請進一步瀏覽國際寬恕學會的網頁。